當前位置:視覺 > 

文化名城 魅力徐州

發(fā)布時間:2022-12-01 16:52:31|作者:沈海濱

攝圖網(wǎng)_502366192_航拍江蘇徐州電視塔地標建筑(企業(yè)商用).jpg


航拍江蘇徐州電視塔


徐州,古稱彭城,地處華北平原東南部、江蘇省西北部,京杭大運河穿境而過,隴海鐵路、京滬鐵路兩大干線在此交匯,從而素有“五省通衢”之稱。徐州歷史上為華夏九州之一,自古便是北國鎖鑰、南國門戶、兵家必爭之地和商賈云集中心,也是淮海地區(qū)的政治、經(jīng)濟、文化中心。徐州有四千多年的建城史,還是我國著名的帝王之鄉(xiāng),劉邦、王莽、孫權(quán)、劉裕、蕭道成、李煜等帝王都是徐州人,故有“九朝帝王徐州籍”之說。


文化名城——徐州


徐州屬溫帶季風氣候,四季分明,有云龍湖、云龍山、彭祖園、潘安湖、大龍湖等旅游景點。徐州曾獲評中國優(yōu)秀旅游城市、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、聯(lián)合國人居獎、國家創(chuàng)新型城市等稱號。


徐州文化底蘊深厚,歷史勝跡浩繁,文化遺產(chǎn)和名勝古跡尤以“漢代三絕”——漢兵馬俑、漢墓、漢畫像石為代表的兩漢文化最為奪目。作為兩漢文化的發(fā)源地,徐州以傳承和發(fā)揚漢文化為己任,建設(shè)打造世界級漢文化傳承和旅游目的地。目前徐州擁有云龍湖旅游集聚區(qū)、賈汪旅游集聚區(qū)、窯灣古鎮(zhèn)文化旅游集聚區(qū)等文旅品牌。


微信截圖_20221201162845.png


徐州云龍山景區(qū)春色


微信截圖_20221201163004.png



彭祖園


微信截圖_20221201163205.png



徐州戲馬臺


自古以來,徐州就是兵家必爭之地,地理位置“東襟淮海、西接中原、南屏江淮、北扼齊魯”,有“五省通衢”之稱。徐州是京杭大運河通過的重要城市。從清代始,徐州通達直隸、山東、河南、江南、浙江五省。如今,徐州仍為交通要道,京滬線、隴海線等鐵路干線皆通過這里。徐州是建立了大漢王朝的漢高祖劉邦的故鄉(xiāng),漢王朝與西方的古羅馬帝國遙相對應(yīng),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。這才有了“兩漢看徐州,秦唐看西安,明清看北京”的說法。


徐州有大量的兩漢文化遺存,如獅子山楚王陵、龜山漢墓、戲馬臺、泗水亭等。坐落在徐州市區(qū)的云龍山,海拔不高,只有100多米,但是蜿蜒起伏,形狀看似一條神龍。大概半小時,就能順利登頂。站在山頂上,可以俯瞰徐州的城市美景。山上不僅自然風光秀美,人文古跡還特別多。大石佛、摩崖石刻、興化禪寺、大士巖、飲鶴泉等,不勝枚舉。山上的臺階因為走的人多了,磨得非常光滑,就像玉石一樣。


云龍山的西側(cè),便是徐州云龍湖風景區(qū)。景區(qū)較大,景點也較多,分小南湖景區(qū)、水上世界、濱湖公園、濱湖新天地、南湖水街等。這里不僅僅有湖光山色,還有許多水上活動、休閑娛樂項目。


龜山漢墓


龜山景區(qū)含龜山漢墓、點石園、徐州圣旨博物館三個主要景點。景區(qū)位于西北市郊,這里充滿了兩漢文化韻味。


在漢朝400多年的漫長歷史當中,有13位楚王曾經(jīng)在徐州做過藩王。1981年,徐州龜山,人們在開山采石時發(fā)現(xiàn)了一座大墓。經(jīng)過考古隊員的挖掘,發(fā)現(xiàn)這是一座漢代楚王大墓,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龜山漢墓。從該墓出土的龜鈕銅印可知此墓主人為劉注。實際上,龜山漢墓為西漢第六代楚王劉注的夫妻合葬墓,南為楚王劉注墓,北為其夫人墓。自從1981年開山采石發(fā)現(xiàn)龜山漢墓以來,多年過去了,至今仍有8個謎團沒有解開。


微信截圖_20221201163425.png


徐州云龍湖


微信截圖_20221201163535.png


徐州潘安湖


崖洞墓開鑿之謎。龜山漢墓為典型的崖洞墓,兩墓均為橫穴崖洞式,墓葬開口處于龜山西麓,呈喇叭形狀。墓葬東西長83米,南北最寬處達33米,墓室共15間,臥室、廚房、廁所一應(yīng)俱全,井然有序,是一座地下宮殿。墓室和甬道總面積共700余平方米,容積達2600多立方米,幾乎掏空了整個山體,是“以山為陵”的巨大工程。在半山腰鑿石建墓,其神奇堪與埃及金字塔壘石成墓相比肩。值得一提的是,權(quán)威部門勘察后發(fā)現(xiàn),劉注墓原棺室的室頂正對著龜山的最高處。龜山漢墓的工程人員是利用什么樣的勘探技術(shù)掌握龜山的山體結(jié)構(gòu),使得施工順利進行的?兩千多年前的古代測量儀器非常簡陋,工匠全部在堅硬的巖石上作業(yè),且雕鑿精細,結(jié)構(gòu)奇特,他們是用什么方法完成這項浩大工程的呢?


工精度之謎。龜山漢墓地宮分為南北兩條平行的甬道,分別是國王和皇后的。兩條甬道各長56米,高1.78米,寬1.06米,沿中線開鑿最大偏差僅為5毫米,且甬道兩壁都磨如平鏡,精度達1/10000;兩甬道之間相距19米,夾角為20度,誤差僅為1/16000。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打鑿精度最高的甬道。甬道下面兩側(cè)還鑿有水槽,從墓室經(jīng)甬道直通墓外。整個甬道地面內(nèi)高外低,內(nèi)外高低相差527毫米,呈1/1000的坡度,墓室的積水通過水槽排出墓外,滲入地下巖石裂隙,從而構(gòu)成了一個完整的排水系統(tǒng)。這兩條完全平行的甬道是一錘一斧開鑿出來的,沒有任何的坐標可以參照,即便是在科技發(fā)達的今天,想要開鑿這樣高精度的甬道也不是件易事。


微信截圖_20221201163710.png



微信截圖_20221201163826.png



微信截圖_20221201164010.png


(組圖)龜山漢墓景區(qū)


星宿分布圖之謎。劉夫人墓室的前廳和棺室及石柱上分別留有乳頭狀石包,分布走向呈不規(guī)則排列,絕非工藝點綴,人們并不知道它的意思。有人認為它象征著照明的燈盞,還有人認為是象征著楚王劉注上應(yīng)天星,但細考之,都不能自圓其說。


甬道塞石之謎。南甬道由26塊塞石封堵,分上下兩層,每層13塊,每塊重達6~7噸,石塊間接縫緊密。據(jù)專家考證,漢墓的甬道在當時處于龜山的半山腰,且塞石的質(zhì)地不是龜山本身的石頭,來源于別處。它到底來源于什么地方?在兩千多年前,生產(chǎn)力極其低下,當時的工匠是怎樣把重達幾噸的“巨無霸”送到甬道里的,而且還要分兩層緊密疊放?1992年,工作人員動用現(xiàn)代化機械力量,準備把南部甬道塞石拉出墓外時驚訝地發(fā)現(xiàn),甬道內(nèi)的上下兩層塞石接縫非常嚴密,兩層巨石之間甚至連一枚五分硬幣都塞不進去。用現(xiàn)代吊裝設(shè)備拽出南甬道內(nèi)的26塊塞石,竟然耗時3個多月。


劉注前殿未解之謎。劉注前殿位于整個墓葬的中心部位,是十五間墓室中最大的一間,面積達68.91平方米,象征楚王生前理政朝拜、宴飲賓客的大殿。中間的擎天石柱,高大粗壯,恰好撐在南北甬道的中軸線上,構(gòu)造巧妙,人們對是否是巧合產(chǎn)生了質(zhì)疑。


壸門之謎。據(jù)專家考證,劉夫人下葬應(yīng)該是在楚王劉注下葬三、四年之后,但楚王和夫人墓都是同時開鑿?fù)瓿傻?。當時,兩個墓宮之間留有一道門,卻未開通,直到楚王夫人下葬后,才由工匠們“開門尋夫”。能夠建造此墓的能工巧匠,把兩座墓宮勘測設(shè)計技術(shù)打造得天衣無縫,但在這里卻留下一個讓人無法理解的問題。這里是5個墓室中唯一一個開鑿不規(guī)整的過道,楚王這邊門小,夫人那邊門大,使整個通道成為一曲尺形。有人說,這是在“開門尋夫”時找錯了位置,鑿到一半時才修正的;還有一種說法,那是盜墓者打開的,他們先進入一座墓,然后從中間打一個洞,進入另一座墓。但是,在整個墓室中,除了這一個過道外,沒有一處發(fā)生誤鑿,著實讓人質(zhì)疑。


微信截圖_20221201164138.png


生態(tài)徐州


刻石銘文之謎。劉注墓的塞石中,有一塊刻了49 個字,被稱為《龜山漢墓刻石銘文》。大意是說:墓里沒啥珍貴的東西,我是薄葬。今日觀之,像是“此地無銀三百兩”。


崖壁畫之謎。最神奇的是,在劉注墓中那間放棺木的石壁上,有濕漉漉的一片,清楚地顯示著一個人的影子,有真人大小,很像一位古代官員,人稱“水像”。它身著漢服,峨冠博帶,作拱手迎賓狀,被稱為“楚王迎賓”。這一形象是在墓室正式開放后逐漸形成的。有人認為它是長期滲水所致,但又看不到周圍有什么裂縫,水從何來?而影子外也沒有任何滲水痕跡,這也成為龜山漢墓的最大一謎。


點石園石刻與圣旨博物館


龜山漢墓隔壁就是點石園石刻藝術(shù)館。這里的石刻文化和石刻藝術(shù),讓人嘆為觀止。館內(nèi)有2000余件珍貴石刻作品,還集合了磚雕、木雕,將中國“三刻”文化展現(xiàn)得淋漓盡致。


點石園是一座依山而建的特色園林,園內(nèi)亭臺樓閣瀑布清泉曲徑通幽,據(jù)當?shù)厝私榻B,點石園既有江南園林的秀美更有北方園林的雄起,把南秀北雄的徐州特色演繹得淋漓盡致,其規(guī)格與其精深的文化涵養(yǎng)一點兒也不亞于任何其他的名園。不過凡是到過點石園的人們都有這樣一種錯覺,大家都認為園內(nèi)的各種石刻和石像是龜山漢墓或者是徐州本地出土的,其實,點石園是一座展現(xiàn)徐州本土文化的園林,這些跟龜山漢墓乃至徐州似乎沒有什么關(guān)系??梢灾卑椎卣f,點石園里的很多石刻和石像都是從安徽、浙江、江西等地搜羅過來的,其中更不乏藏傳佛教和東南亞風格的東西。


很多前來點石園的旅行者都說點石園這個名字取得非常巧妙,因為有個成語叫點石成金,而點石園內(nèi)最大的看點就是有很多精美且有年代感的石刻和石像,以石刻藝術(shù)集為一體,里面的石刻作品從漢朝開始到近代多達千余件。加上康熙皇帝的御書,讓人們感覺這里的看點完全不輸旁邊的龜山漢墓。另外,點石園的園林設(shè)計也非常棒。漫步園內(nèi),真是一種美的享受。


微信截圖_20221201164315.png


江蘇徐州戶部山古建筑群


圣旨博物館,也緊挨著龜山漢墓和點石園。光聽名字,這個館就非常有趣。館內(nèi)藏有許多不同朝代的圣旨,讓人目不暇接。不同圣旨,造型不同。上面的字體書法,也不同。其中有一道圣旨,足足長4米寬2米,上面的字是用金漆書寫而成,圣旨四周還繪有飛龍,真是美輪美奐。在導游的講解中,游客一邊聽著圣旨的來歷故事,一邊欣賞著這些藝術(shù)品般的圣旨。


千古富甲地——戶部山


戶部山,又稱為南山。當年西楚霸王項羽定都彭城徐州時,曾在戶部山最高處興建戲馬臺,這是徐州最出名的第一勝跡。戶部山鬧中取靜,位于市中心,周圍被徐州城市美景環(huán)繞。真可以說是出則繁華、入則寧靜。戶部山古建筑群擁有各種富商和官員的大院,而且保存較為完整。從這些古老的建筑身上,仿佛看到了徐州幾千年的歷史縮影。


公元1624年,徐州城再遇大水洗劫,“監(jiān)督糧儲主事蒞政之所”的戶部分司便遷移到戲馬臺,到了清代便稱戶部山。此后,為避黃河水患,一些官紳富賈不惜重金在戶部山周圍擇地建宅,中等富戶也爭相效仿從之,其中既有甲第官宦之家,也有富商之宅、書香門第。于是,便有了“窮北關(guān),富南關(guān),有錢都住戶部山”的俗語。


滄海桑田,歷史演變,由此形成的戶部山2000多年的文化積淀,300多年的商業(yè)繁榮,使徐州的科舉文化、帝王文化、商業(yè)文化、軍事文化、建筑文化、地方文化、民俗文化等濃縮在一個山崗上。最能反映出戶部山特色的當屬這里的“大院”古民居群了,它們是徐州城市歷史的親歷者和見證者,是徐州城市文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標識。戶部山的記憶就像一塊塊被磨得溜光的青石,拼湊出那條蜿蜒的街巷;戶部山的故事就像一塊塊痕跡滄桑的磚瓦,堆砌出一幢幢歷史厚重的深宅大院。讓我們踏著青石板,數(shù)著一塊塊古老的磚瓦,順著前人留下的長廊,走進昔日的富甲大院看看吧。


“崔家大院”是清道光年間翰林崔燾及其家人的聚居地。是戶部山規(guī)模最大、規(guī)格最高的建筑群落。歷經(jīng)從明清至民國初年400余年歷史滄桑。因崔家明清時期出了兩位翰林,崔家大院又稱“崔氏翰林府”。崔家在民國初年急劇敗落,這里后來更是變成一個有百余戶人家居住的大雜院。崔家旗桿曾是戶部山上的一道風景。兩根旗桿一根代表明朝,一根代表清朝。高大的“八字”型照壁正對著大門,象征著古時崔家不一般的社會地位?!按藜掖笤骸鄙显簴|南角還有一座“更樓”,用作巡更瞭望、看家護院。


“余家大院”是清康熙年間,徽商余氏三兄弟買下了戶部分司舊衙署,改造成的民居。據(jù)說余家開有醫(yī)館,余老爺給貧窮的街坊四鄰看病不收費,出診看病時,他的轎子在離病人家約一百步遠的距離時停下,步行過去。問其原因,余老爺說:“轎夫來,你們要是不給賞錢,會被看不起,可是你們哪有錢呢?”余家大院成了遠近聞名的“積善堂”。


微信截圖_20221201164434.png


窯灣古鎮(zhèn)


來到“翟家大院”,翟家祖籍山西,明末遷來徐州,后落戶戶部山。這位晉商以新的經(jīng)商理念鵲起,又因與余家聯(lián)姻,從而昂首挺進戶部山八大家之列。1908年清政府與英德簽訂建設(shè)津浦鐵路合約,翟家參與建設(shè),投入大量人力、物力、財力,鐵路修好后,隨著辛亥革命的勝利,清政府被推翻,建設(shè)鐵路的款項沒有撥付下來,翟家只得變賣家產(chǎn)支付欠款,這是翟家衰落的開始。“伴云亭”位于翟家大院后花園。相傳,乾隆皇帝曾帶愛妃南巡路過徐州,在翟家亭中小住。登臨此亭,眺望美景,因亭建在山頂,仿佛與云相伴,遂揮筆題寫“伴云亭”三字。


“鄭家大院”的鄭家祖上源自西周時期的鄭國,鄭國滅亡后,分成幾支,直到唐朝滅亡,鄭家一共出了九個宰相、八個駙馬、二十二個進士。以后家族多次興衰,到明朝末年,鄭姓一支來徐州經(jīng)商做醬菜生意,加上徐州為軍事重鎮(zhèn),駐軍很多,他們做軍隊生意,買賣越做越大,鄭家大院也從原來的小四合院,逐漸擴大了規(guī)模。推開四合院的紅漆木門,眼前金色的世界由一棵粗壯的銀杏樹撐起。在鄭家大院里,這株銀杏在此靜默守候著五百年的時光。


微信截圖_20221201164733.png


云龍湖夕照美景


權(quán)謹牌坊,又稱權(quán)氏祠堂,始建于明代宣德二年(1427),是徐州歷史上唯一頌揚儒家禮教、忠孝名人的紀念性建筑物。權(quán)氏家族,一脈名門。權(quán)謹幼年喪父,在母親李氏的辛勤訓誨下,刻苦讀書,走上仕途,后因母年事已高,辭官歸家,備盡奉贍。其母逝后,權(quán)謹守墓三年,朝夕哭奠,相傳感動鳥獸都來陪祭。地方郡守聞知后上奏京城,明仁宗傳旨令群臣效法,成為當時聞名的孝子?!疤斐o、忠孝名臣、中原文獻”十二個大字即為明仁宗所題。宣宗即位后,命地方官員建牌坊以示旌表。清乾隆帝御賜一聯(lián):“孝以作忠,品重先朝榮宰輔;功而兼德,名垂后世耀門楣。”


“劉家大院”的主人是劉邦之弟楚元王劉交的四世孫劉向,他是西漢時期一位不可多得的文學家,劉向死后,其后人為其墓地守陵護陵,到明末清初,躋身戶部山富戶之列,與崔家大院、余家大院、翟家大院、鄭家大院、張家大院、李家大院、閻家大院并稱“戶部山八大家”。


一座戶部山,半部徐州史。一個家族的興衰折射出時代的變遷,往事如煙,昔日秋風戲馬的威風不再,留給后人的只是那段回憶。

責任編輯:游洋 校對:海洋

中國周刊官方微博

官方微信公眾號

Top